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 暂无观看影片的记录
  • 清空

日本巨头推短剧APP,本土新势力搅动出海棋局?

2025-01-21 21:09:44 9261阅读

近期,一则消息引起了我们的主意。

12月3日,日本株式会社吉本兴业的FANY与NTT Docomo Studio&Live、Minto共同推出了一款垂直短剧APP,名为Fany:D

从参与成员来说,绝对称得上重磅和大场面。首先,株式会社吉本兴业是日本实力最强的TOP1演艺经纪公司,在日本的演艺界可谓是举足轻重,现在,吉本兴业旗下拥有超过6000名艺人,并且还拥有多家剧院、Live House和剧场,是日本娱乐业的龙头,他们最大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人、钱、场全都有

其次,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隶属于NTT集团,NTT Docomo Studio&Live则隶属于NTT Docomo,主攻娱乐业,是一家节目企划公司,曾主导和参与了Red Velvet、IVE、Aespa等韩国知名女团的打造。

Minto是一家表情包漫画NFT公司,由日本表情角色公司Quan和漫画公司Wwwaap合并组成,主攻Web3领域和表情包+条漫IP的内容和分发,在22年5月获得了韩国Kakao Piccoma领投的6.6亿日元(约500万美元)融资,在IP内容和销售领域有着强劲实力。

看完阵容,我们不得不对这三家联合推出的短剧应用Fany:D起了浓厚兴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Fany:D采用了日本公司最擅长的“企划”打造模式,即这款应用上线后将在一个月内初步发布15部短剧作品,每年计划推出50个左右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以题材为核心进行“因地制宜”的打造,比如目前上线的15部作品基本上是围绕复仇、背叛、伦理等“有日本风格”的爱情故事(对日本电视剧题材有所了解的读者应该会懂)。当然,最直观的,其在描述中特别标注了:这是一款释放人类欲望的APP,奠定了这个APP的“基调”。

据悉,Fany:D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每集短剧时长在1-3分钟左右,前几集免费观看,后续则需要付费,和目前市场主流短剧应用的付费模式类似,其付费模式主要为单集付费,用户需要通过购买应用内货币来解锁更多内容。

我们知道,目前Reel Short、ShortMax、TopShort、DramaBox均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中国出海的短剧应用虽然或多或少推出过本土剧集,但扩大到大盘来看,在日本市场译制剧仍然占据主流

而对比来看,日本本土厂商也在快速入局,截至目前,入局者有株式会社XGL、Vigloo、BUMP、Gokko 5 Club以及Fany:D等,其中XGL、Vigloo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皆有深入的对话和分析,XGL有着全链路的短剧内容制作和服务,Vigloo上线初期就拥有50部日韩本土短剧,并快速打开了市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文末链接跳转查看。此外,BUMP主要做横屏短剧,单集在3分钟左右,相比目前主流的一分钟短剧更接近日韩网剧的总时长Gokko 5 Club则更倾向于定制剧,以TikTok为主阵地,单集时长也在三分钟左右,但相较于BUMP单剧总集数更短,变现模式更ToB,为品牌植入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根据Gokko 5 Club视频发布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甚至比中国短剧兴起的时间还要相对早期,所以积累了大量本土用户,从其整体的平均视频播放量来看,基本可以达到百万级别

最后是Fany:D,虽然是刚上线的应用,但其有三家不同领域的日本龙头企业做背书,在资金、演员、场地、剧本、IP等方面都有非常专业的把控,比如其目前已经上线的几部剧集中,演员均为吉本兴业的所属艺人,并且还活用了Minto的短剧制作技巧,根据其官方透露的信息,其在未来剧集中还会融合吉本兴业最有国民度的“吐槽”要素(吉本兴业靠喜剧和日式幽默闻名),并且针对这一构思开发“最搞笑的翻译AI技术”,后续也会展开Webtoon(网络漫画)化和影视剧IP化,以及粉丝、会员、众筹等多项服务合作,这部分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及到的日本厂商最擅长的日式企划路线。就此来看,我们认为Fany:D等一系列日本本土APP的加入,无疑会进一步加速日本短剧本土化的进程,也会影响中国出海日本短剧的扩局模式

根据短剧自习室的统计,截至11月,日本短剧市场的应用内购收入量达到9.70%,位列第二,距离TOP1的美国市场(48.45%)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虽然ShortMax、DramaBox、TopShort、GoodShort等应用“撑”起了在日本的下载和营收,但从整体大盘来看,短剧应用在11月下载量和内购收入曲线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其中比较核心的原因,我们经过对从业者的咨询和市场数据反馈有二,一是精品原创本土短剧供不应求,IP效应没有达到良好效果;二是在近两月投放力度有所放缓。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日本本土厂商开始加速入局,且更为本地化的资源打法,势必会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出海短剧产品更先一步掌握了用户心智,且也开始和日本本厂商、服务商、广告商进行本土化合作。综上,是否能跟上产能、发挥出IP的优势、做好因地制宜的宣发企划,或许将成为深入日本短剧市场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