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文艺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文艺形态,要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其一,要“有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节目既有精气神、又能立得久;其二,要“有根”,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根脉,使节目既能扎得深、又能站得稳;其三,要“有形”,以新颖的表现手法、炫酷的视听技术、多样的传播方式,积极开拓主题表达和艺术表现新疆域;其四,要“有容”,审慎包容、丰富内容、拓展阵容,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网络视听文艺节目蓬勃发展,从草根走向主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精细,精品力作持续涌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行业生态持续向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拓展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络视听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3小时。2023年,主要长视频平台上线作品1.7万余部,重点网络微短剧上线数量翻倍,上线的主旋律类作品播放量达515.34亿次。网络视听文艺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文艺形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精心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节目,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有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节目既有精气神、又能立得久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要始终贯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围绕重大主题、把握重大节点,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势,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网感、有质感的节目形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使节目既有精气神、又能立得久。
(一)奏响时代强音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影像魅力和灵活的传播方式,在创作中应紧扣大主题、善用小切口,选用巧视角、融合新技术,让作品脱离刻板与说教,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最强音。网络微纪录片《足迹》以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金句为主线,串起习近平总书记过去一年重要活动的鲜活影像,充分展现总书记的领袖风范、雄才大略、为民情怀和非凡魅力;《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强化悬念、故事和情感元素的吸引力,融入动画、沙画、素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厚重历史轻快地表达,形成现象级传播。《这十年》主题系列节目把讲成就和讲道理、讲事实和讲逻辑结合起来,通过身边真真切切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收获,增强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网络综艺节目《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每年都围绕中心和大局确定一个主题,采用一个序幕、五大篇章的结构,纲举目张,主题明、导向正,在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进力量。
(二)突出价值引领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应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鲜明的价值底色,用精神的力量去感染人、感召人。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还原黄继光从一个农村少年成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经历,让革命烈士的形象更加真实感人;《勇士连》生动诠释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人物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毅刚强的革命精神;《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讲述志愿垦荒、西部支教、公益助学三个不同年代的热血青春故事,用跨时空的主题表达反映相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扫黑风暴》《对决》等网络剧直面深刻社会现实,以切近现实的手法拍摄,体现了反腐反黑的力度和决心,弘扬正义的价值核心。
(三)观照现实生活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应深入广阔的生活,用更加多元的题材、更加生动的表达,呈现国家新变化、人民新面貌、社会新气象,让思想性艺术性达到新高度,创作有意义、有意思、有故事、有生活的精品力作,为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提供精神支撑。近年来,一系列具有浓郁“烟火气”和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品赢得了观众喜爱。网络剧《开端》《三悦有了新工作》《你安全吗?》等作品引入社会议题,饱含现实关怀;《漫长的季节》聚焦一群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展现他们的热血和坚韧,传递“往前看,别回头”的积极生活态度。网络电影《黑鹰少年》以普通人的平凡故事生动表达深刻内涵,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抬头见喜》以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为背景,聚焦老人关爱、子女教育等热门话题,运用喜剧的体裁手法,润物细无声地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
“有根”: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根脉,使节目既能扎得深、又能站得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创新创优的根基宝藏,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富矿精开、精益求精,为节目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节目既能扎得深、又能站得稳。
(一)扎根文化沃土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找精髓、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并注重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下生活,让节目扎根文化沃土。近年来,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网络视听节目全面开花,在选题挖掘方面颇具亮点。网络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用清新淡雅又贴近生活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朗诵、国乐、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将诗文融入情感共鸣、互动体验,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小满奇遇记》则糅合了气候、历史、习俗、文字、各色风物,传递节气的深刻内涵和寓意。网络剧《为有暗香来》描绘了一幅集知识、趣味、审美于一体的古代制香用香的生活图鉴,实现了非遗传播功能与影视剧叙事功能的巧妙结合。长视频、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平台联合制作推出的《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系列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借助时空列车实现古今对话,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为“北京中轴线”2024年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把握精神内核
做好文化传承发展类节目,应注重弘扬最优秀的精神价值,让精神内核这个最大公约数直抵人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芒果TV连续三年推出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声生不息·宝岛季》《声生不息·家年华》系列网络综艺节目,以音乐为桥梁,探寻文化根脉,诠释家国情怀,在促进人心交流交融、实现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内容传播和精神弘扬上的双赢。网络综艺节目《乘风》不断提升节目立意,从侧重表现明星个人转向描绘女性力量之美、中华文化之美和世界文化之美交相辉映的“美美与共”图景,以国际视野和多国女性之间的音乐交流及生活对话,展现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之美,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海外传播方面也取得了成功。
(三)古今交相辉映
在深入把握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现代视角、现代艺术、现代技术重构传统故事,融入现实思考,赋予其新生命,是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做好节目的应有之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创作网络动画片《中国奇谭》时坚持“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取材于传统故事,但在叙事角度、故事解读、艺术表达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其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在《西游记》故事基础上,从英雄视角转向小人物视角构建全新故事,与观众产生共情。网络文化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以“视”“听”“味”“触”四种感官走进和感知北京中轴线,多维度、多视角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记忆和传奇故事。网络纪录片《闪耀吧!中华文明》以考古现场、文明遗址和各大博物馆为探索场景,通过“悬疑探索+国漫”的叙事方式,用年轻化语态解读中华文明闪耀时刻,激发年轻用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有形”:以新颖的表现手法、炫酷的视听技术、多样的传播方式,积极开拓主题表达和艺术表现新疆域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应充分发挥“艺术+技术”的独特优势,灵活运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努力突破主题概念化、题材模板化、叙事套路化的局限,打造更多形式鲜活、内容丰富、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视听节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式享受视听之美、意境之美。
(一)主动拥抱新技术
运用新技术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把故事用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才能让节目既有网感又有质感。“一带一路”题材网络纪录片《风起东方》,用XR、AR、AI等新技术打造美轮美奂的时空穿梭场景,并首次采用数字人“厘里”作为串联线索,带领观众感受千年丝路的厚重历史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的变迁,在海外传播中取得良好效果。网络综艺节目《国风·无双》则通过现代视听手段和科技力量,让传统文化在AI科技、数字技术等形式的加持下焕发新生,让观众从全新视角领略“国风国潮”的魅力。网络剧《我的阿勒泰》使用电影级“真4K+原生HDR+全景声设计”的拍摄及制作方式,真实还原新疆自然风光,呈现演员细腻表演。微短剧《柒两人生》将“虚拟制片”技术引入微短剧领域,采用LED虚拟影棚代替实景拍摄,提升作品色调质感,观众可在剧中各种场景快速转换,获得“全知视角”的沉浸感。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通过AI技术呈现了旷世奇书《山海经》中瑰丽、奇幻的上古神话世界,不仅在内容上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独有的浪漫和幻想,同时在形式上展现了AI生成内容的潜力,实现了内容与科技、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耦合。
(二)注重融合传播
目前,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互动性更强,大小屏融合传播、跨屏联动、全媒体传播等方式被广泛应用,助力节目精准触达用户。微短剧《欢喜一家人》创新性地将微短剧模式与电视大屏内容融为一体,“轻量化”的单集时长、短平快的叙事节奏、IPTV大屏播出的高品质体验,兼顾了年轻人和年长者的收看习惯,将“代际”割裂的视听消费习惯有效连接。网络微纪录片《红相册·毛泽东的故事》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视听新时代”宣传矩阵、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百年辉煌”新媒体账号等同步上线,并在OTT平台、IPTV平台首页首屏重要位置集中推荐展现,同时加大周边节目复合推荐,形成线上线下、大小屏融合互动传播的宣传格局,有力扩大了宣传声量。
“有容”:审慎包容、丰富内容、拓展阵容,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准确理解当前人民群众在精神滋养、审美趣味、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深层次需求,努力扩展胸怀视野、鼓励创新创造,不断培养更多经典IP、实力团队、知名品牌,让新节目、新理念、新设计、新面孔纷至沓来、出新出彩,让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在文艺百花园中竞相绽放,小屏与大屏、竖屏与横屏在融合发展中争芳斗艳。
(一)关注新业态
对网络视听文艺节目新形式、新业态,应加强指导、促进繁荣,不断充实其文化与审美内涵。近两年网络微短剧发展迅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创作计划,让这一文艺形式发挥最大正向价值,有力遏制了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态势,涌现了一批题材多元、内涵丰富的优秀节目。《追捕者》敢于尝试和创新,糅合谍战、反特、刑侦、悬疑、动作等元素,凭借其扑朔迷离的案件、快节奏的剧情、集体演技在线的演员阵容,树立了创作标杆;《飞扬的青春》讲述创业青年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故事,展现他们用智慧与热血谱写飞扬的青春之歌;《我的归途有风》融合非遗美食文化与“慢生活”元素,为观众带来宁静与美好;《石俊峰办案记》以“真案例”激发“强共鸣”,生动鲜活弘扬法治精神;《大妈的世界》充分发挥微短剧叙事优势,以喜剧形式展现老年群体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破圈”传播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则以拟人化手法讲述在大英博物馆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立意深远,创意新颖,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振,期盼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
(二)把握年轻态
针对互联网青少年受众多的特点,网络视听文艺节目要更多融入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潮流文化元素,用他们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精心做好节目创作和传播。时下不少节目打破“你演我看”的单向输出,在互动化、体验感、代入感上求创新,注重以“身临其境”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B站毕业歌会通过四年的打造,与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们的情感连接变得更加紧密,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不能错过的全新集体仪式。最新推出的《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以倒计时的形式模拟出“最后一天”,从日出唱到日落,不仅在演出阵容上延续了一如既往的青春最热歌单,更有10所高校选送的校园乐队、街舞社团、弦乐手等与演员嘉宾们共同完成24个演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种地吧》把真人秀综艺和直播相结合,真实记录10名年轻人从播种、灌溉、施肥到收获的劳作实践,让众多年轻网友切身感受土地和农耕的厚重,增强了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认同。这些极具年轻态、个性化的内容元素让毕业歌会变成了新时代青春新力量的集聚场。
(三)打造新阵容
用开放包容的心胸,吸引越来越多的知名平台企业、制作公司和创作团队加入创作行列,培育打造更多品牌IP,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才能繁荣创作、推动创新。目前,网络微短剧行业开始汇聚国内最一线的创作团队力量,知名演员导演纷纷加入,推出了网络微短剧《天涯小娘惹》《二十九》《金猪玉叶》等优秀作品,用深刻的立意和故事赢得尊重。网络综艺节目《同心向未来——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注重从受众熟知的网络视听作品中挖掘向上向善的精彩瞬间,《再回首》以“情景演绎+歌曲”形式还原《漫长的季节》的经典场景和角色情绪,《剧好听的歌》以同名网络综艺节目为载体对热门剧集进行重新演绎,歌曲《狂风袭来》、情景歌舞《一梦宁安》、国风唯美秀《不移》等唤起受众对经典剧情和角色的回忆。盛典用精品IP引发真挚质朴的情感共鸣,用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节目滋养受众的审美观。网络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将综艺IP改编升级,打造衍生微短剧《少爷和我》,承接舞台喜剧的表现形式,同时利用影视化镜头弥补舞台剧难以展现细微之处的缺憾,将“微短剧”和“舞台喜剧”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和创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网络视听从业者将不负党中央寄予的厚望、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以网络文艺的磅礴力量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